
山河如画
书卷如灯
如果国庆假期来甘肃旅游,这片土地将为你展开一场超越想象的史诗之旅——
秋风拂过祁连雪山,驼铃在沙漠夕阳中回荡,莫高窟的壁画在光晕里低语千年,草原上的经幡正为你而舞……甘肃,这片镶嵌在中国西北的狭长土地,承载着千年的风沙与传奇,交织着多元的文化与信仰。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河西走廊的萧萧烽烟、敦煌莫高窟的喃喃梵音、甘南草原的袅袅牧歌……这一切,都在呼唤着一颗渴望真正走进它的心。
有人说, 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是走进它;而最深刻的走进,往往始于阅读。
如果你准备启程甘肃,或者刚刚离开却余味未尽—— 这10本书,将成为你最好的旅伴。它们会让你的旅行不再只是风景的打卡,而是一场与历史、自然和文明的深度对话:让《河西走廊》为你解说大汉烽烟与商队驼影,让《敦煌艺术十讲》作你私人的窟中向导,让《至味人间·甘味儿》带你尝遍地道风味……
山河如画,书卷如灯。这个假期,让甘肃的风景与文字一同照亮你的旅途,读懂西北的苍茫与温柔,带回一个更有厚度、也更动人的世界。
01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摄制组 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如果说甘肃是一柄玉如意,河西走廊便是那最流光溢彩的柄身。在这条神奇的走廊上,一代又一代行者穿越时光,激情、欲望、喜悦、悲伤,重复轮回。时光一去不返,但河西走廊始终就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这本纪录片《河西走廊》同名书,以恢弘的史观和细腻的笔触,带你回溯汉武帝的雄图、商队的驼影、石窟的寂静与绿洲的坚韧。翻开本书,17万字纪录片原版解说词完整呈现, 100余幅高清全彩摄影呈现视觉盛宴,带你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两千年河西走廊岁月。
走进河西走廊,了解河西走廊,在传奇故事中感知历史兴衰,在绚烂风光中体悟文明交融。
02
《中国石窟走廊》
《中国石窟走廊》摄制组 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在甘肃的崖壁之间,藏着一条无声的石窟长廊。这里没有驼铃,却回荡着千年斧凿的余音;没有经卷,却写满信仰与艺术的史诗。这条伟大的走廊,安放着一座座神圣的佛龛,也安放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最长情的告白。这是一条发光的走廊,不仅仅因为佛光的照耀,更有人性的光芒。
在《中国石窟走廊》这本纪录片同名图书中,我们可以循着昏暗的烛光走进一座又一座被时光封存的洞窟,聆听佛陀的低语、飞天的飘逸与匠人的呼吸。这既是一部石窟艺术的溯源之书,也是一场穿越丝路的精神朝圣。它不只在告诉你“是什么”,更在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在这荒芜的边地,我们的先人仍要以生命之力,凿石为佛、绘壁成史?
03
《西行悟道》
徐兆寿 著
作家出版社
“西行,不是离开,而是回来。”翻开这本书,我们将与作者徐兆寿先生一道,抛却书斋的寂静,毅然走向西部苍茫的土地,去寻找荒原、寻找昆仑、寻找天马、寻找佛道……
甘肃的风沙、青海的湖泊、新疆的旷野——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修行的道场。书页中的这些文字,不是游记,而是一份心灵的勘测笔记——在牧民帐中听古老歌谣,在雪山脚下与自我对峙,在荒原深夜仰望星河……
每一步跋涉,都是对浮躁生活的发问;每一段独白,都是与天地万物的对话。这是一本写给所有渴望“出走”却困于现实的人的书,它将告诉你:悟道,未必在深山,更在通往远方的路上。没错,“我们西行的脚步仍在继续,坚实、沉稳而有力;我们关于西部的叩问、思索和体悟也仍在继续,尖锐、热切而又深刻”。
04
《兰州啊兰州》
张鹏 孙婷 主编
读者出版社
35位名家以深情的笔触,勾勒着金城兰州的肌理与血脉;35篇文学作品跨越时空,接力书写,共同构筑起“百年文学中的兰州”,编织出黄河之都兰州的立体文学长卷。黄河穿城而过,铁桥横跨百年,牛肉面的香气弥漫在街巷之间……从悠久的历史传承到独特的民俗文化,从壮美的自然风光到地道的美食小吃,这本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兰州的城市与人文魅力。
这不是寻常的城市志,而是一部血脉相连的城市记忆。当您翻开这本书,触摸的不仅是纸张的温度,更是兰州城穿越百年伸向您的手掌——掌纹里,那些沟壑中奔涌着霍去病饮剩的酒浆,沉淀着丝路商队的驼铃碎银,回响着黄河穿城而过的滚滚声浪以及白塔山的阵阵松涛,蒸腾着夜的“曼哈顿”的烟火星辰,最终在书页间凝结成每个人心中隐秘的精神原乡。
了解兰州,必读《兰州啊兰州》。
05
《大王巡山——寻找雪豹》
王鹏 著
读者出版社
在甘南与祁连山的深远处,雪豹是高原的精灵,也是生态的隐喻。“在未来的许多个世纪中,那些山峰仍然会矗立在这寂寥的风景里,但当最后一只雪豹在峭壁间消失时……一簇生命的火花将随之而逝,山峰也将变成沉默的石头。”著名生态学家乔治·夏勒四十余年前的浩叹,如一声沉钟敲在纪录片导演王鹏心头,也最终化为《大王巡山——寻找雪豹》一书背后深沉的生命回响。这也是十余年荒野守候的珍贵馈赠。
一本考察笔记、一部探险记录、一段生命旅程、一场人生修行……书中十四个章节如祁连山裸露的岩石般突兀、粗砺而坚韧,记录了王鹏和他的拍摄团队如何在高寒绝域中,与雪豹相遇、相守,最终在追寻濒危生灵的过程中,找回那个“最原始、纯粹的、有生命力的自己”。
这是一部唤醒敬畏之心的荒野笔记,适合每一个愿与自然真诚对话的人。
06
《发现之旅:迭山百年考察》
闫昆龙 编译
读者出版社
迭山,这座隐藏在甘肃南部的神秘山脉,早在百年前就吸引了中外探险家与学者的目光。
由青年学者闫昆龙编译的这本书,从博物学、历史学、民俗学视角,全景呈现波塔宁、金顿·沃德、华莱士、法瑞尔、波尔登、台克曼、佩雷拉、约瑟夫·洛克、哈默尔、秦仁昌等博物学家,深入自然资源宝库——甘南迭山,探险考察的故事。他们在迭山腹地拍摄无比珍贵的影像资料,讲述一株株罕见植物和一只只珍稀动物,揭开了甘南迭山的神秘面纱,让甘南在百年之前走向了世界。
百年之前,博物学家将在迭山所见的自然风貌及鲜为人知的人文风情传播至世界;百年之后,让我们跟随博物学家的脚步,前往迭山的“植物王国”,重返世间最后的“伊甸园”。
07
《至味人间·甘味儿》
沈兴国 著
读者出版社
甘肃的味道,岂止一碗牛肉面?
在甘肃这个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的“大地博物馆”,每一种食材、每一道美食,都是这片土地的陈列。
这本书将带你走进陇原的市集与巷陌,品尝风土孕育的人间至味——从兰州百合到临夏“十大美食”,从天水麻辣烫到凉州“三套车”……字里行间满是甘肃人最真实的生活温度。
08
《马家窑·彩陶上的中国》
安秋 秦川 著
读者出版社
距今五千年的马家窑彩陶,是甘肃为中华文明写下的灿烂序章。这是一次向文明源头的溯流之旅,当指尖轻触陶器上流转五千年的纹路,冰封的时光骤然复苏,远古的心跳在掌心回响。这不仅是一本书的开启,更是一封来自中华文明源头的深情邀约,邀您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壮丽对话。
这本书,脱胎于秦川、安秋导演团队倾力打造的央视纪录片《马家窑·彩陶上的中国》。怀着对马家窑彩陶的无限痴迷与探源中华文明的赤诚,创作团队数载深耕,埋首浩瀚典籍,足迹踏遍神州大地,更远涉重洋至瑞典。他们深度对话数十位顶尖考古学家与艺术史家,镜头与步履所及,最终凝结成这部震撼人心的视觉史诗。
马家窑文化如此重要,彩陶如此瑰丽,采访所得如此珍贵——唯有书籍这一永恒载体,方能将这些无价瑰宝更深沉、更恒久地馈赠给世界。翻开它,您将触碰陶轮上旋转的文明曙光、纹饰里暗藏的宇宙法则、血脉中奔涌的远古记忆,在“中国之前的中国”,看见我们共同的来处,读懂灵魂深处的基因回响。
09
《敦煌艺术十讲》
赵声良 著
文物出版社
莫高窟的美与震撼,需要知识的铺垫和引导。
这本书,是你面对壁画与彩塑时最可靠的“无声解说员”,它深入浅出地解析一笔一划中蕴藏着的智慧与信仰,让你的敦煌之行不再只是“看”,更是“读懂”。
10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生活月刊》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打开这本书,您将看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那么,是什么让四代敦煌人选择大漠孤灯,一生坚守?这本书给你答案,也会给你难以平复的感动。它记录的不仅是使命,更是一种近乎浪漫的信仰。
世间万物
皆为我师
阅读,是一场无声的旅行;而旅行,是一程立体的阅读。
这10本书,如同10把钥匙,逐一开启甘肃的不同时空:从史前彩陶的神秘纹路,到丝千年的文明交响;从敦煌艺术的绚烂绝美,到市井街巷的质朴日常……它们能让你在出行前心生期待,在路途中深刻感悟,在归来后久久回味。
无论你是为了下一趟即将开启的旅途做准备,还是想安放一份对远方的向往——不妨就从这些文字开始,走向那个更深、更真、更美的甘肃。
你的行囊里,值得为它们留一个位置。
发布于:甘肃省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